定期刊物

1年20萬人遇職場性騷擾,為何申訴比例卻超低? 她揭跟台灣人天性有關:不喜歡抗爭、習慣吃悶虧

1年20萬人遇職場性騷擾,為何申訴比例卻超低?她揭跟台灣人天性有關:不喜歡抗爭、習慣吃悶虧 (今周刊)

場性騷擾事件引發社會關注,據勞動部調查,2022年約有20萬人在職場受到性騷擾,其中約14萬人為女性、6萬人為男性,但分別只有3萬及9500人提出申訴;而未提出申訴的主因皆為「當開玩笑,不予理會」。

律師陳孟秀在臉書分享過去承接案件經驗,發現遇到性騷擾事件的當事人都有個共通點是「自責」;她也呼籲若遇到性騷擾,可以採取3種措施自保。
中國時報報導,勞動部2022年工作場所就業平等調查發現,約有20萬名受僱勞工曾受到性騷擾,但提出申訴的比例卻很低;探究主因,女性為「當開玩笑,不予理會」、「擔心失去工作」、「擔心別人閒言閒語」及「不知申訴管道」,男性則是「當開玩笑,不予理會」及「擔心受二度傷害」。

從上述現象來看,台灣醫療健康諮商心理學會理事長李玉嬋認為,這反映出台灣人天性服從、不喜歡抗爭,即便職場環境友善,但個人性別平等意識若不夠覺醒,尤其在上對下的關係,總是會習慣吃悶虧,甚至自我催眠。

律師陳孟秀在臉書分享自己承接過的性騷擾案件,當事人敘述事件的共通點,都包含了「自責」;他們會問:「是不是我哪裡沒有做好?」、「是不是我做錯了什麼,才會發生這樣的事?」、「為什麼別人都不會,只有我,會不會真的是我的問題?」

陳孟秀表示,每一次聽到這些自責的問句,都會不斷地告訴對方,「你沒有錯」、「你沒有做錯任何事,今天錯的是他(她),絕對不是你」。

也呼籲在面臨性侵或騷擾的當下,其實很不容易保全證據,但還是有一些措施可以著手處理,以下提供幾個方向,希望大家都可以備而不用:
1. 證據保全:到醫院驗傷或保留衣物相關物證;如果第一現場沒有錄音、錄影,在事發後向親友陳述也是一種證據,無論是電話(錄音)、訊息(保存截圖),在法庭上都可以當作證據。

2.心理諮商紀錄:若身心受到影響的人,和諮商師對談、或是身心科的就診紀錄,也都有證據力。

3.公共場所監視器:若是在公共場合發生,可向警方報案要求調閱監視器畫面。

員工遇到職場性騷擾,雇主也有法律責任
陳業鑫律師說過,以勞動法觀點而言,若勞工在職場上或執行職務期間遭受性騷擾,除了對行為人追究責任外,雇主也有相關法律責任。
何謂職場性騷擾?
性別工作平等法第12條所稱性騷擾,謂下列2款情形之一:
一、受僱者於執行職務時,任何人以性要求、具有性意味或性別歧視之言詞或行為,對其造成敵意性、脅迫性或冒犯性之工作環境,致侵犯或干擾其人格尊嚴、人身自由或影響其工作表現。

二、雇主對受僱者或求職者為明示或暗示之性要求、具有性意味或性別歧視之言詞或行為,作為勞務契約成立、存續、變更或分發、配置、報酬、考績、陞遷、降調、獎懲等之交換條件。

企業訂定性騷擾防治措施需要報備嗎?
性別工作平等法第13條第1項規定,僱用30人以上事業應訂定性騷擾防治措施、申訴及懲戒辦法,並在工作場所公開揭示。
因此,企業只要僱用勞工在30以上(一般以勞保投保人數30人以上認定),就必須依照上述法律規定,依勞動部公布的範本,訂定「性騷擾防治措施、申訴及懲戒辦法」,然後在公司公布,以紙本或電子方式均可,但跟必須送核備的工作規則不同,不需送到勞動局核備。

如果企業沒有做這件事情,被勞動局查獲的話,會被依性別工作平等法第38條之1規定處10萬元到50萬元的罰鍰。

 


台灣性騷連環爆 身心科醫師籲要堅定說「不」 (資料來源:自由健康網 圖:記者張軒哲攝) 

個月政壇自從爆發第一起性騷擾案件後,引爆台灣國內「#MeToo」運動,各界與職場陸續爆出名人性騷或性侵事件。台中大甲李綜合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馬國穎表示,不少人遭到性騷,可能因職場權力對等關係,怕工作不保、受到二度傷害或遭受異樣眼光,選擇隱忍,有人勇敢站出來後,才陸續有人挺身而出。萬一遭到類似案件,第一時間要用肯定的語句大聲說:「不!」拒絕對方踰矩的言語與行為。

馬國穎表示,國人對性騷擾這個議題認知程度不足,很多時候無法判斷是否為一般社交肢體動作,當第一個案件出來以後,才回想起來過去不愉快的經驗。由於社會風氣保守,被害人懼怕指控對方後被指指點點,甚至被標籤化,所以啞忍在心裡,但這種不愉快的經驗會造成憂鬱、失眠、焦慮、甚至社交退縮等問題。

馬國穎說,自從政壇首件性騷事件在媒體曝光後,很多曾經歷經同樣經驗的被害人,才意識到,「以前在某一個時段,被人做出不恰當的行為。」因此,在有人勇敢站出來後,激發起更多人挺身,用群體運動的力量,大聲怒吼過出曾遭受過的不愉快經驗。

馬國穎指出,在職場中有可能是主管性騷,萬一被害人檢舉,擔心日後無法升遷,又怕說出來後有異樣眼光看待自己,甚至害怕說出來後被迫離職,長期下來,很容易讓自己身心受創。長期處在被騷擾的環境中,有可能引發重度憂鬱症、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相關疾病。因此,建議從小開始加強兩性關係議題,教導學童如何分辨和勇敢的拒絕騷擾行為,同時建議政府相關部門設立專線電話,提供匿名檢舉和心理諮詢服務,配合強制要求各行業針對員工性騷擾的配套作業。

馬國穎強調,遇到性騷擾最重要的便是勇敢說「不」,才能避免被進一步侵犯,而且語氣要非常肯定,要當場說不,勇敢的拒絕,用明確的語句說,「你不要碰我,我不喜歡!」要求對方保持距離,以免被對方誤認「他的行為是被允許的!」萬一不幸被騷擾,出現情緒低落、失眠、做惡夢、恐慌等症狀,務必尋求身心科醫師,保障自己身心健康。